一、總體情況
本屆大會原定于2022年4月24—25日在深圳舉辦,受疫情影響,根據《全國清理和規范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建立疫情防控常態化節慶、展會活動動態調控機制的通知》要求,對大會舉辦時間和形式作出調整,依托網上大會舉辦展覽展示、論壇會議、主題活動、人才招聘等各類展洽活動,全方位服務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和國際人才交流。
本屆大會得到科技部(國家外專局)、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省市的高度重視??萍疾坎块L王志剛作主旨演講并宣布大會開幕,科技部副部長、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李萌主持深圳論壇暨大會開幕式,廣東省省長王偉中、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等領導和嘉賓視頻出席并發表演講。
大會開幕以來,共有2195家國內外單位在線注冊參展, 帶來2156個項目和3258個產品進行展示交易,累計發布人才和項目供需信息6300條,涵蓋能源低碳、環保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IT抗疫、智能裝備、航空航天、數字經濟、芯片技術、信息安全、物聯網、區塊鏈等領域。來自福建、河南、遼寧等21個省區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各大展團,以及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德國、日本、新加坡等14個國家的20個境外培訓渠道和27家外國專家組織,精心組織了一批緊貼市場需求、產業融合顯著的關鍵技術和核心產品參與線上展示洽談。近5萬人在線參與論壇會議、主題活動、人才招聘等活動,約437.32萬人次通過直播平臺在線觀看深圳論壇暨大會開幕式,近千萬人次在線觀看了“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發展論壇”活動周、“中國國際金融專業人才發展論壇”和“2022年數字經濟與數字化管理會計發展論壇”等視頻直播,各類活動取得良好成效。
二、主要特點和亮點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的背景下,本屆大會適逢黨的二十大召開等重要時間節點,辦會以需求為導向,聚焦基礎科學研究、應用科學研究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熱點問題,從人才政策與產品展示到技術轉移轉化交易,從促進科技創新到優化創新生態,大會借助官方網站和會議系統等便利工具,對各類參會主體精準賦能,撮合對接各項資源,切實提高參展參會實效。與往年相比,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緊扣中央精神,集眾智匯合作之力。深圳論壇主論壇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主題,以在開放環境下推進互利共贏的雙多邊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和國際人才交流為背景,邀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香港特別行政區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北京市副市長靳偉、上海市副市長劉多,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等領導和嘉賓以視頻形式出席深圳論壇主論壇并發表演講,圍繞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以及部分高層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建設吸引和集聚人才平臺、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等議題展開探討交流,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重大決策提供積極參考?!翱萍紕撔轮梧l村振興發展論壇”活動周圍繞“農業領域國際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的現狀與展望”和“智慧農業技術發展與應用”議題舉辦兩場主題論壇和兩場項目推介會,邀請日本、以色列、羅馬尼亞、德國、荷蘭、挪威等國政府官員、科研院所、專家組織、企業嘉賓與中方科技代表在線交流,線上推介農業領域合作項目14個,分享農業農村發展理念和經驗,為農業農村領域開展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和人才交流提供契機,為服務鄉村振興發展搭建實用平臺。中英國際專業人才交流與培養研討會邀請來自中英兩國的11位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圍繞數字化財務管理、大眾健康、綠色建筑以及節能減排領域國際專業人才培養等主題交流發言,為推進中英國際專業人才交流和職業教育培養向更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爸袊鴩H金融專業人才發展論壇”和“2022年數字經濟與數字化管理會計發展論壇”作為大會引進金融領域國際知識體系的重要活動,旨在將注冊金融風險管理師認證(CFRM)和數字化管理會計認證(DMA)引入中國為契機,推動我國國際金融專業人才和數字化財會人才培養,助力科技金融創新發展,探尋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助力科技創新的經濟轉型升級之道。
(二)善用科技利器,蓄動能聚創新之勢。大會以“鏈接全球科技與人才”為概念,搭建232個3D街景式虛擬展廳,開設科技部、區域協調發展、科技創新交流與合作、國(境)外專業機構、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金融服務、IT產業校企合作等7個展示專區,累計邀請2195家國內外參展單位在線設展,多角度展示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和國際人才交流的積極進展與成果,推介政策和環境,分享知識和經驗,并結合“數字地球”闖關尋寶游戲,為觀眾帶來沉浸式觀展體驗。其中,科技部展區以“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主題,設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高新區服務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科技抗疫、科技冬奧等4個主題板塊,集中展示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以及部分國家高新區推動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政策成果、我國抗擊新冠疫情斗爭所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所呈現的人員風采與科技成果,重溫中國科技“高光時刻”??萍冀鹑诜照箙^邀請22家機構參展,覆蓋銀行、證券、期貨、融資擔保、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及創投資本,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拓展企業融資渠道,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和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撐。IT產業校企合作展區邀請70所國家重點軟件學院、培訓基地與榮耀科技、OPPO、鵬城實驗室等50家企業參加,加強在人才培養、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創新創業等方面互動合作,加快推進深圳高科技產業創新能力升級。
(三)發揮平臺功能,促就業紓發展之困。依托升級改版后的大會官網“海外人才交流洽談系統”(即EO系統)積極組織國內外參展機構開展“張揭榜”活動,集中發布項目、技術、資金、人才等供需信息,為各方開展務實合作提供契機。大會期間,共有582家國內外機構在系統注冊,累計發布供需信息2243條,發布合作項目1605個,122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此外,大會充分發揮平臺資源優勢,與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合作開展線上招聘,設置外籍人才云聘會、海歸人才云聘會、“精英天下”中高級人才云招會、“智匯全球”網聘會、“百校千企”云招會等5個招聘專區,提供面向海外高端人才、外籍專業人才、在華外國留學生和青年科學家、海歸人才、應屆畢業生的一站式招聘服務,滿足用人單位和各類人才交流互動、雙向選擇的多元需求。人才需求涵蓋新能源、生物醫療、科技金融、智能制造、IT抗疫、電子信息、航天航空等50多個領域,騰訊、華潤、平安、匯豐、富士康、比亞迪、中芯國際、科大訊飛等約900家企事業單位在線參加招聘活動,共計發布崗位4057個,在線求職人數超過3萬人,招聘人數16442人。海歸招聘會同期舉辦線下專場,邀請光峰科技、海普洛斯、藍胖子機器人等近100家知名企業參加,提供2000余個優質崗位,現場求職者超3300人次,應聘留學人員中有碩士、博士學位者占90%以上,有效夯實就業“穩定器”。
(四)創新服務模式,鑄品牌謀共享之福。“海外人才中國行—湖北信息技術專場”以視頻會議形式,邀請來自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家的信息技術領域專家在線與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工業大學、華日激光、精測電子、嵐圖汽車、海聚科投等單位專家、企業代表進行對接交流,路演展示斯洛文尼亞COSYLAB控制系統、愛沙尼亞Mistmesh物聯網技術、匈牙利Magnus電動飛行器制造技術和Holografika3D全息顯示器技術等4個海外項目,匈牙利Holografika3D與華中師范大學、嵐圖汽車在應用技術方面初步達成合作意向,為推動湖北省“光芯屏端網”領域科技創新和國際人才交流匯聚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昂M馊瞬胖袊小ど钲凇毕盗谢顒友?022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戴安娜·博拉斯基、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PI赫爾穆特·凱特曼等來自英國、意大利、美國、德國、法國、古巴六個國家的院士專家齊聚一堂,按照“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求,聚焦“夯實原始創新能力,構建開放式創新生態”、“推動高質量對外開放,打造高能級合作平臺”、“促進人才融合發展,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等議題深入探討交流,為深圳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五)整合媒介資源,廣宣傳唱中國之聲。創建大會維基百科詞條,增加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在海內外的權威性和知名度;結合二十屆大會重要時間節點,完成“科技∞”創想征集令全民投稿視頻評獎,定向邀請全球五大洲24個國家的56位外國友人錄制祝福短視頻,重磅打造中英雙語回顧片《CIEP 20》、手繪H5《解鎖與CIEP一起走過的日子》、CIEP二十屆大事記長圖等系列原創獻禮作品,利用公眾號、新浪微博、抖音及臉書、推特、領英等海內外主流社交平臺聯動宣傳,全面展現大會的開放姿態、合作誠意和包容胸懷,引發社會輿論熱切關注及討論。據不完全統計,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科技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社等9家中央媒體,廣東電視臺、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深圳特區報、深圳日報(英文)、深圳新聞網、深圳電視臺等17家地方媒體,以及香港政府新聞網、文匯網、香港商報、香港經濟導報、美國ABC廣播電臺、倫敦郵報、新西蘭先驅報等691家境外媒體均對大會進行了報道宣傳,累計發布新聞報道超2600篇,曝光人次近1億,各媒體平臺閱讀量近2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