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4日,“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發展——鄉村規劃和智慧農業合作交流對接會”(以下簡稱交流對接會)在第十九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期間舉辦??萍疾哭r村科技司副司長蔣丹平、外國專家服務司副司長李昕、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鄧小明、國際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兵,江西省科技廳副廳長陳煒蓉,江蘇省外國專家局局長楊小平,深圳市科技創新委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邱宣,上海展望計劃公益促進中心理事長符鋼戰,韓國農村振興廳國立園藝特作科學院農業研究官田熙,歐洲農村發展村鎮能人協會原主席、芬蘭鄉村行動協會主席佩特里·米凱爾·林內等嘉賓出席交流對接會。
本次交流對接會以“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發展”為主題,會議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圍繞鄉村規劃和智慧農業兩大專題,邀請中外專家學者與大家分享經驗和理念,邀請日本、韓國、俄羅斯、意大利、芬蘭、南非等國家,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專家組織、專家、技術持有人介紹自身擅長領域和優勢資源,推廣合作項目,并與中方參會企事業單位進行初步對接。
蔣丹平副司長在致辭中表示,我國已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發展階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更加需要科技支撐,更加需要科技創新提供解決方案。目前,科技部正在積極推動“十四五”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發展工作。將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對智慧農業與數字鄉村、村鎮建設與生態宜居的未來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進行統籌部署;更加聚焦重點,與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共同設計,凝練提出“十四五”農業農村領域重點專項;將積極搭建平臺,充分發揮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合作交流對接會的平臺作用,以農業科技園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創新型縣市為抓手,積極探索農業科技國際合作路徑,持續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示范推廣和成果轉化,持續深化同世界各國的交流和合作。
在主旨發言環節中,鄧小明主任就如何做好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發展,暢談了自己的想法。他指出,鄉村振興任重道遠,必須依靠科技力量走創新之路?!笆濉逼陂g,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積累的豐富經驗,為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但是,中國農業科技創新仍然存在短板,創新要素分散、開放協同薄弱,亟待統籌更多的力量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翅膀。創新發展不再僅僅是科技部門的單打獨斗,必須更多地依靠系統化、體系化、社會化和市場化等力量,齊抓共管,責權分明,聚焦主體,統籌推進。面對挑戰,要著力集聚創新資源,促進科技工作“重心下沉”。堅持一手抓科技創新供給,一手抓成果轉化,積極構建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助力基層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取得實效。 “十四五”已經開局起步??萍紤鹁€要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著力做好“兩個銜接”,培育鄉村振興發展新動力,深化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創新國際化水平,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和創新資源進入鄉村振的興主戰場,構建農業科技發展新格局。
隨后,田熙、佩特里·米凱爾·林內、符鋼戰等三位嘉賓分別從鄉村規劃、智慧農業、鄉村振興國際合作案例等角度進行了發言,分享了他們的真知灼見。來自日本NPO法人富士見教育交流中心、日本學術振興會、韓國農村振興廳、韓中文化經濟友好協會、芬蘭鄉村行動協會、俄羅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學、意大利農村發展網絡、南非金雅迪國際交流服務中心,臺灣大學、中華海峽兩岸新農村發展暨環??萍冀涣鲄f會、亞洲地方創生中心聯盟等境外機構的13位嘉賓圍繞鄉村規劃和智慧農業兩大主題,進行了項目推介。
最后,夏兵副主任對交流對接會進行了總結。他表示,中國的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不是對立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中國的創新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科技進步也越來越需要中國。特別是在農業這一關乎全人類基本生存保障這一重大問題上,中國愿以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心態,加強農業農村發展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攜手各方應對這一全球性重大挑戰。舉辦本次交流對接會的目的就是要推動參會各方通過溝通形成互信,在互信的基礎上將各自的優勢和資源整合起來、形成合力,進而實現務實合作,共同推動農業農村發展,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創新的成果與紅利。已有20年歷史的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是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和國際人才交流的博覽會、交易會,是匯聚全球科技創新資源的重要平臺和知名品牌。服務農業農村發展一直是大會的重要宗旨之一。面向未來,大會將更加聚焦科技創新對鄉村振興發展的支撐作用,充分發揮大會國際化的優勢,整合農業農村發展領域的各方優質資源,推動各方交流分享先進經驗和理念,開展項目、技術、產品的合作與交易,共同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發展提供新動能。